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中山工商局创名标工作取得重大进步


截止2001年底,中山市仅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广东省著名商标10件。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工业立市”和“名牌带动战略”的工作思路,中山市工商局从实际出发,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山市2002—2004年培育著名、驰名商标工作规划》和《中山市2005—2007年培育著名、驰名商标工作规划》,并按工作规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著名、驰名商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使创名标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该市已拥有驰名商标12件,位居全省第四,著名商标141件,与深圳并列全省第三。该市被媒体推选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市工商局也被市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实施名牌战略先进单位”。在开展创名标工作中,中山市工商局主要抓好七项工作:
    一、广泛宣传商标的作用和意义
    为了提高企业使用商标和创名标的意识,2002年以来,该局加强对商标的作用和意义宣传力度。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每年利用《商标法》颁布纪念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国际知识产权日举行活动的契机,组织开展商标知识宣传,邀请专家和学者,召开商标知识讲座和座谈会,让企业认识创名标的意义,掌握创名标的程序、商标使用和自我保护的基本知识。二是做好名标的宣传。为了调动广大企业创名标的积极性,2002年以来,该局注重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先后开办了《中山知名商标》、《著名商标企业展播》及《中山商标论坛》等专题栏目,广泛宣传中山的品牌,让中山的品牌深入人心。三是加强对商标专用权保护的宣传。该局持续多年加大商标有关知识宣传报道的力度,通过剖析案例,以案说法,有效提高广大企业商标自我保护和创名标的意识。
    二、采取措施逐年减少著名商标空白镇
    在中山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总框架下,该局从2002年起,每3年制定一个创名标工作规划,并制定了2007年实现消灭著名商标空白镇的工作目标。自该目标提出以后,该局从市局机关到各工商分局分别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名标的培育和推荐工作,并对著名商标的空白镇采取“鼓励申报、重点扶持、适度放宽、条件优先”的措施,按工作规划分步实施。通过宣传引导,上门指导、具体帮扶,以及完善商标联络员制度等措施,既提高了企业争创名标的积极性,又加强了工商部门对商标工作规范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2007年底,该市消灭了著名商标空白镇,全市24个镇区实现拥有著名商标的工作目标,并做到名标数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匹配。
    三、积极培育农副产品品牌
    为了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名牌带动战略”的要求,从2004年开始,该局的商标战略工作逐步从工商业领域向农副业领域延伸,对全市较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商标进行调查摸底,并采取措施做好农副产品商标的注册、培育、管理及保护工作。首先,该局加大对具发展潜力和市场开发前景乐观的农副产品商标注册的扶持力度,引导有关镇区政府和生产经营者对具特色农副产品申请注册商标和创名标,加快形成地域特色产业板块。经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培育,对具中山特色的“民众香蕉”、“神湾菠萝”、“横门港水产”等农副产品商标已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其次,对已形成品牌并具有能力争创名标的,积极做好有关工作,推荐申请著名商标,以此推动中山农副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再次,该局还通过典型引导,协助培育,鼓励申请,让农副产品企业感受到“有商标、创名标”的好处,达到企业增强商标应用和依法自我保护的目的。
    四、积极扶持区域特色品牌
    开放改革后,中山经济持续高速度发展,一些镇区逐步形成了“古镇灯饰”、“大涌红木家具”、“沙溪休闲服”、“黄圃腊味”等区域特色的产业,但由于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埋头自我经营,对区域特色产品宣传力度不足,导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缺乏知名度,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区域特色产品的竞争能力,并逐步将中山的特色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近几年该局加大对具特色经济镇区的扶持力度,务求通过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创建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精心培育,该市的“黄圃”、“古镇”、“大涌”、“沙溪”等4个产业特色商标先后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这些著名商标的形成,不但保障了中山品牌战略的实施,而且还有效地提高了中山特色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并促进了区域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五、把创名标工作看作提升城市竞争力来抓
    近几来,该局把创名标名牌、品牌升级打造的工作看作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来抓,既抓本土品牌,又抓外来品牌,务求齐头并进,同步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山涌现了一大批名标名牌。在实施品牌战略初期,首先,该局组织专门力量培育了“美味鲜”、“咀香园”等一批国有、集体企业的著名商标,以此调动全市创名标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该局先后培育了“铁将军”、“爱浪”、“华帝”等民营企业的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同时,在市政府和省工商局的重视和支持下,一批外来企业如“皇冠”、“第五街”、“名人”、“金钟”等国际品牌商标也先后被认定为著名商标,进一步确立了外来企业商标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地位,坚定了外资企业在中山乃至中国发展的信心,充分体现了中山“两个适宜”城市的发展优势,并提升了中山整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六、做好驰名商标推荐的协调工作
    1999年“乐百氏”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中山创驰名商标工作连续多年停滞不前,这与中山经济发展不相匹配。为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该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创驰名商标工作形势,制定培育发展措施,并在加大指导和扶持力度的同时,认真做好驰名商标推荐的相关协调工作。一是通过商标管理案件、商标争议案件、商标异议案件等渠道向国家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积极推荐,争取提高驰名商标推荐的认定率。二是主动与镇区政府协调,共同研究制定创驰名商标工作方案和培育措施,并采用以点带面,分批培育,稳步推进,成熟一个推荐一个的办法,扎扎实实推进名牌带动战略工作的落实。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在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中,该局主动与当地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加强沟通,争取驰名商标推荐工作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名标推荐工作有序开展,使创驰名商标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中山驰名商标发展到12件,拥有数位居全省前列,并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扬以及省工商局的肯定。(新闻来源: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上一篇:国家知识产权局培训700多名专利管理人员   下一篇:品牌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