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小夭鹅洗衣机 歪门邪道走不远


  有一位消费者购买了一台“小天鹅”半自动洗衣机,用了半年之后出现严重质量问题,她拨打销售门店提供的售后电话,结果是空号。再仔细查看洗衣机,才发现商品标志竟是“小夭鹅”。她急忙找到之前的销售门店,结果早已人去楼空。

  把“小夭鹅”当成“小天鹅”,用一个网络流行感叹词,这也太“坑爹”了吧!“夭鹅”二字,很容易让人想到老北京方言里的一个词——幺蛾子。它意思是“耍花招,出鬼点子,出馊主意,歪门邪道”。考证“幺”是“夭”的通假字,“蛾”亦可与“鹅”、“娥”、“俄”等字通假。不管怎么通怎么假,反正组成的这个词不是好词。可就是这么一个不招人待见的词,却有人喜欢,还当名字用,这实在让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吗?NO,太可思议了!其实,“小夭鹅”之所以要起这么一个人见人厌的名字,目的就是要让人看走眼,让人将其误作“小天鹅”——夭鹅“撇”扑朔,天鹅“横”迷离;双鹅傍地走,安能辨我是真假?很显然,“小夭鹅”就是一“幺蛾子”,它欲假借“小天鹅”之名,获不当之利。明白了其中的“利”字,“小夭鹅”的“幺蛾子”也就戳穿了。不过,“小夭鹅”其道不孤,它“不是一个人在XX”,市场上还有很多“坑爹”的“幺蛾子”存在:“雲碧”、“依利酸酸好”、“可日可乐”、“汰洁”、“奥利傲”、“脉劫”等等神马的,不一而足,需要大家小心提防。

  上述这些“幺蛾子”,人们通常将其视为山寨行为。表面看来,所有模仿他人的山寨货都多少带有点儿恶搞的成分,然而恶搞终究是掺杂着“恶”意的行为,是“歪门邪道”,搞来搞去是要伤人的,而且鉴于“恶有恶报”的教条,乱搞终会伤着自己。最要紧的是,山寨之举,从行为本身看是短视的,从行为的最终结果看则是短命,这正是“夭蛾子”的“夭亡”之谶。山寨行为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因而总会被正品厂家维权投诉这一点自不待言,而从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市场规律入手分析,我们会发现山寨行为其实是一种投入产出不成比例的赔本买卖,这才是山寨长不大、活不久的根源所在。我们知道,模仿是山寨的立身之本,而模仿的最大代价就是失去自我。换一个角度,失去自我,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成全别人,这个“别人”不是别人,正是山寨苦苦模仿的对象。

  谁都知道走歪门邪道为人不齿,也走不长久,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使“幺蛾子”呢?一直以来,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足,而社会舆论也有一种不良道义倾向,即认为有形财产私有,无形财产共享。这种以“减少产业发展成本”为出发点,对“无形知识”缺乏尊重并企图对其进行无偿占有的文化心态,是促成市场山寨充斥、“幺蛾子”盛行的背后推手,而这正是当前最迫切需要批判和纠正的。

  尽管我国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及治理山寨现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大众思想观念取向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显示了不良文化心态有着很强的延续惯性。要知道,国内众多从一开始就下决心走自己的路的企业或品牌,其产品质量早已达到了与世界知名品牌比肩的程度,但他们并没有同时获得相应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利益;而那些一上来只为了眼前利益,从不考虑自我品牌建设的假冒者,却用很小的成本投入及假冒风险代价得以盆满钵满。这种局面既是山寨泛滥的肇因,反过来山寨横行也会加剧这种局面,陷入恶性循环。

  山寨的实质是诚信缺失,而山寨横行则暴露出失信行为成本过低和市场监管力量太弱。因此,要从源头上杜绝山寨现象,一方面要尽快完善监管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另一方面必须降低消费者和正品企业的维权成本,提高山寨商家的违法成本,让“幺蛾子”不能使、不好使、不敢使。(来源:《中国质量报》 记者:胡立彪)


上一篇:要求撤销“中华”烟商标 公益诉讼原告一审败诉   下一篇:内蒙古鄂尔多斯商标疑遭侵权